乐玩成都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用户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查看: 7736|回复: 93

[生活] 拨开迷雾见孔明

  [复制链接]
空对月 发表于 2020-3-17 12:36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用户

x
  文/周云峰

  我在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中养成了一个习惯,每天都会抽时间把喜欢的文章诵读一遍,希望能从中借词借句、借气借力。读得最多的,一篇是,一篇是。

  将汉语之美发挥到了极致,字字珠玑,句句生辉,章章华彩,气韵贯通,可谓天纵之才、神来之笔。相比而言,的文采没有那么惊艳,甚至结构和表述上还有点琐碎。但自古文章比高低,不在词句而在立意。诸葛亮在这篇文章里注入了理想信念的力量、留下了慷慨赴死的悲壮、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,真情自然流露,无矫揉造作之态,每当读到“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”时,不禁泪目。

  读就不能不读诸葛亮,读诸葛亮就绕不开和,以及各种民间传说、野史等。不同的作者塑造出了不同的诸葛亮,他仿佛身处历史的重重迷雾里。

  一个是被神化的诸葛亮。中塑造得最好的三个形象称为“三绝”——奸雄曹操、良将关羽和贤相诸葛亮。其中,曹操和关羽虽然有艺术夸张,但整体上与历史差别不大。唯有诸葛亮,被罗贯中进行了360度无死角地美化和神化,成为彻头彻尾的第一主角。罗贯中一方面从史书中扒拉出诸葛亮为国尽忠的感人事迹,另一方面参考民间传说和杂剧评话,杜撰了大量精彩绝伦的奇谋诡计,从而写出了一个通天彻地、神机妙算的诸葛亮。由于的影响力远超,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,基本上也就成为国人心中形象,甚至浓缩成中华文化中“神人”的代名词。

  中诸葛亮有“经天纬地之才,神鬼莫测之能”,是一个“状多智而近妖”的半仙。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?在他诸多的传奇故事中,火烧博望坡、火烧新野、舌战群儒、借东风、草船借箭、智算华容、三气周瑜、空城计、骂死王朗、禳星延寿、遗计斩魏延、死诸葛吓走活仲达、显神保蜀民等,统统都是虚构的。如果诸葛亮泉下有知,他应该也不希望被强加如此多不合逻辑的事情在自己身上。

  真实的诸葛亮,前期主要负责内政外交,虽是智囊团成员,但直接指挥的战役较少,主要充当“大管家”角色。他也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,而是在跟随刘备多年征战中逐渐成长,并以其出色的能力、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刘备信任和大家尊重。白帝城托孤后,他成为蜀国丞相,实际上的“一把手”,执政十余年间,基本上把“萧何 张良 韩信”的职责承包了,一辈子都在为兴复汉室努力奋斗,最终积劳成疾,病逝于五丈原。

  从最终结果看,他六次北伐均告失败,他的理想抱负最终成为梦幻泡影,他的国家在他死后三十年随即灭亡。从军事能力看,诸葛亮在治军练兵方面颇为擅长,能够训练出行动听指挥的精兵猛士;研制出像诸葛连弩、木牛流马这样厉害的武器和装备;他习惯用稳扎稳打的方式作战,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但谨慎有余,果决不足,虽然能避免巨大风险,却也会坐失良机。从政治能力看,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水平在三国中是首屈一指的,他推行依法治国,奖罚分明,积极发展经济与农耕,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。但他“事必躬亲”的作风长期为人诟病。从个人品德看,诸葛亮德才兼备,淡泊宁静,清正廉洁,简直就是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历史典范。但他也存在识人用人不明、听不进不同意见的问题。每一方面,他都不是完美无瑕。

  但是当这一切的因素叠加到一个人身上,而这个人又在乱世中死守一片汉室疆土,为理想和大义耗尽毕生精力。对封建统治者而言,有能力又忠心,居高位而不谋私利,简直是梦寐以求的肱骨之臣。康熙皇帝曾说,“诸葛亮云,鞠躬尽率,死而后已。为人臣者,惟诸葛亮能如此耳”。对官员和读书人而言,诸葛亮得明主“三顾茅庐”的极高礼遇,从山野村夫到一国丞相,堪称“学而优则仕”的典范,是为官和读书人的偶像。对老百姓而言,一个为民务实,执法公正,而又两袖清风,为国尽忠的丞相,当然会受百姓爱戴。在三方合力下,诸葛亮的地位越来越高,他的形象也越来越光辉伟大。

  一个是被弱化的诸葛亮。现在关于诸葛亮的史料,最主要的来源是西晋陈寿所著。作为“前四史”之一,是公认水平和价值都很高的史书。需要指出的是,是正史,但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,尤其不要忘了,是在西晋时写的,必须以其前身曹魏作为正统,对蜀汉过度美誉是犯忌讳的。而且陈寿与蜀国渊源颇深,陈寿在蜀汉时曾任主簿、观阁令史等职务,因不肯屈从宦官黄皓专权,所以屡遭遣黜。陈寿的父亲当年是马谡的参谋,失街亭后马谡获罪自杀,陈寿父亲也受到牵连,被处以髡刑(剃光头)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当朝时一直看不起陈寿,经常给小鞋穿。所以,陈寿在中,写诸葛亮不会打仗,不善于临敌应变,说诸葛瞻只会书法,名过其实。

  事实上,陈寿给予了诸葛亮较高而且是相对客观的评价,“诸葛亮之为相国也,抚百姓,示仪轨,约官职,从权制,开诚心,布公道;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,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,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,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;善无微而不赏,恶无纤而不贬;庶事精炼,物理其本,循名责实,虚伪不齿;终于邦域之内,咸畏而爱之,刑政虽峻而无怨者,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。可谓识治之良才,管、萧之亚匹矣。”这不仅仅是肯定他的功绩,赞扬他的人格,更是把他比作管仲、萧何式的贤相。只是在最后,加上了一句:“然连年动众,未能成功,盖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欤!”翻译过来就是:“但是诸葛亮连年出兵北伐,都没有成功,大概打仗时临阵应变不是他的强项吧! ”很多人就拿这这句话大做文章,说真实的诸葛亮只会治军不会打仗,只有政治才能没有军事才能。

  我一直认为,军事才能也分几个层次,政略高于战略,战略高于策略。正是这个“将略非所长”的诸葛亮,还在高卧隆中时就定下了“三分天下”的大政方针,拿出了“跨有荆、益,东联孙权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北拒曹操,内修政理”的军事战略,刘备正是这样规划指引下,从一个年近半百且一穷二白的落魄英雄,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;也正是这个“将略非所长”的人,帅蜀军平南蛮、擒孟获,以一州之地攻中原数州之兵,以寡击众,夺三郡,斩张颌、王双,逼得司马懿宁愿穿女装也不愿应战,一应战即被打,眼睁睁看着蜀军在自己的土地上垦田屯粮。这也是

  的记载。反过来分析,如果诸葛亮真不会打仗,司马懿大可出兵将其歼灭,怎么会一直高挂免战牌打消耗战,等到诸葛亮病逝才敢出寨门。而且,诸葛亮著有,并流传于世。以他的性格,不可能自己不会打仗却写书教别人怎么打仗。

  陈寿把“连年动众,未能成功”归结为诸葛亮“将略非所长”是值得商榷的。应该说北伐失败是综合国力巨大差距导致的必然结果。蜀汉之败从关羽的荆州之败特别是刘备的夷陵之败就已经注定,这两次失败导致蜀国精锐尽失,动摇了国之根本。从当时蜀国的军马钱粮和青黄不接的人才状况来看,就算换韩信来北伐也难以扭转乾坤。诸葛亮以民不到百万,军不过十万的力量去主动攻打五倍于自己人口和军力、八倍于自己地盘的魏国,道阻且长、劳师远征、粮草不济,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但诸葛亮还是义无反顾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希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,既是为了自己“兴复汉室”的政治理想,也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。

  一个是被网络黑化的诸葛亮。随着出版业发展,思想解放以及网络普及,人们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,于是拿着批成为一种时尚。大家惊奇地发现,原来上这里也是编的,那里也是假的。再回首自己小时候把当历史,不禁大呼上当受骗,在逆反心理驱动下,便开始揭批中最大的受益者诸葛亮。

  在扒光了“能掐会算”“呼风唤雨”“用兵如神”等技能包装后,大家意犹未尽,遂从多个角度,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批判。其中,不乏一些吸引眼球甚至是耸人听闻的论断,有人说诸葛亮不但不会打战,简直是嫉贤妒能的草包,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给废了;有人说,诸葛亮以弱攻强的北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,只是为了转移内部政治矛盾,最终加速蜀汉灭亡;有人说,诸葛亮穷兵黩武,一将功成万骨枯,让蜀汉百姓受尽苦难;有人说,诸葛亮是封建皇权的卫道士,只有抱残守缺的愚忠,这样的人当然会受到统治者推崇;有人说,诸葛亮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华夏分裂者,阻碍全国大一统,使人民饱受战乱,是历史罪人;有人说,诸葛亮北伐根本不是为了兴复汉室,而是为了自己能手握大权。废黜李严,处死刘封,都是政治斗争的阴谋,他是有自己当皇帝的野心,只是死得早没有得逞而已。面对李严劝他称王受九锡,他回答那句“虽十命可受”就是昭然若揭的证据。

  现在,“把诸葛亮拉下神坛”已然成为主流,站在不同立场,对同一史料用不同的态度进行解读,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是很正常的。逝者已矣,真相留于青史,也存于人心。花了这么多篇幅和笔墨来科普诸葛亮,本就是一种无奈。

  回归主题,再来说说。

  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前给皇帝刘禅的上书表文,洋溢着真挚感情和以身许国的信念。被历代文人奉为经典并给予极高评价,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”,“读不下泪者,其人必不忠”。诸葛亮以信仰的力量秉笔直书,以满腔的热血挥毫泼墨,以无我的气概镌刻遗训,使得这篇文章流传千古,光照后世。仔细研读,我们可以从这篇表文中,读出丰富内涵。

  可以从“强横”中读出忠诚。作为丞相,诸葛亮在开头就对皇帝耳提面命,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而且还公然宣称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”,意思是皇帝宫中的事,也要按我丞相府的规定来办。这不是有违君臣之礼吗?这不是奴大欺主吗?这恰恰是诸葛亮出自公心的忠谏,而不是仗势欺人的威胁。这份“强硬”体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,进而将这份忠诚延续到他的继任者刘禅身上,更体现了他对政治理想和大汉正统的忠诚,希望刘禅能够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,继承先帝遗志,最终实现“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”的目标。

  可以从“自信”中读出忧叹。诸葛亮回顾当初先帝如何三顾茅庐把他请出来,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”,后来又“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”,怎么听都有点摆老资格的意思;什么“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”,什么“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”,好像在讽刺刘禅不作为,自己独木难支。其实,这是一个生命行将走到尽头但使命尚未实现的孤心独吟。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事无巨细,废寝忘食,如履薄冰,诸葛亮48岁写下,54岁去世,留给他的时间和机会确实不多了。当然,他完全可以换个活法,凭借“难于上青天”的蜀道,巩固城池,坚守不出,以诸葛亮的才能守上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,还落得一个安逸。但是,选择这条路的最大问题是,没有希望和前途。蜀汉的经济、耕地、人口和面积较东吴都有很大差距,更别说曹魏。只是因为北方饱经战乱尚未恢复,显得两国实力没有那么悬殊,如果选择闭而不战,现在只是几倍的差距,将来可能就是十几倍的差距,只能坐以待毙。以诸葛亮的性格,他不可能把死路一条的蜀汉交给未来的继任者。因此,他在决定主动出击之前写下了。

  可以从“唠叨”中读出关爱。诸葛亮像是一个即将慷慨赴死的统帅告诉皇帝,哪些人是忠臣、良将,应该听他们的话,不听的话会有什么后果,如果他们不肯进忠言应该如何惩罚;像是一个父亲将要为家庭谋生计而出门打工,临行前对他儿子的谆谆教诲和碎碎念。确实是舐犊情深,诸葛亮对小皇帝刘禅,兼具了君臣、师生乃至父子的情感。正因为诸葛亮关心他、爱护他,所以才会对离开后的事情如此放心不下,一遍一遍回头叮嘱,还生怕他听不进去,怕他有逆反心理。我一直觉得更像是给刘禅的遗书。

  据说,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前,又写了另一个表章给刘禅,称为。如果说,前主要是对出征后的一应琐事向刘禅做交代,那么里,则是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一个问题:为什么要北伐?文章一开始,诸葛亮就说到“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”,接下来,诸葛亮从六个方面论证了冒险伐魏的必要性。这一篇文章,留下了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千古名句。这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。但是,出自张俨的,作者是否是诸葛亮本人一直存着争议,也没有流传得那么广,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。

  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在诸葛亮留下的“锦囊妙计”里学习为人处世之道,比如要有“志当存高远”的理想追求,要有“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”的敬业精神,要有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的崇高境界,要有“不傲才以骄人,不以宠而作威”的处事原则。

  写诸葛亮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,评论这样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文章,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一来,前人之述备矣;二来,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“三国”,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。所以,数次提笔,数次放下,犹豫再三,还是写了。写完之时,我真切体会到“不知所言”的感觉。最后借用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:“有一诸葛,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,一如两汉”。
20190801-2.jpg

  300w" sizes="(max-width: 550px) 100vw, 550px" />

  小编记:真是懂得越多的人越谦虚,经常读和,自然甚是喜欢王勃和诸葛亮了,也非常熟悉。现在我们读书,真的很幸福,对每一个比较著名的人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书和资料可以对照,也有很多很有智慧的人的评说。这些是我们能很容易读到的,但要从这些信息当中提炼出自己的观念,而不是偏袒,逞口舌之爽,是需要相当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。今天我读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,如饮瑶醉。
沁园春竹 发表于 2020-3-27 16:28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人,此事必有蹊跷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黑白子 发表于 2020-4-23 21:37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支持支持再支持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真主侍者 发表于 2020-5-2 19:41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空对月 发表于 2020-5-12 10:21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,很好,非常好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zhongguo 发表于 2020-5-14 19:23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帖必须得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黑白子 发表于 2020-5-16 12:20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传说中的沙发???哇卡卡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注意保密 发表于 2020-5-16 19:21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呵呵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水入清山 发表于 2020-7-19 02:15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LZ敢整点更有创意的不?兄弟们等着围观捏~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zuoan 发表于 2020-9-3 01:51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直在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用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推荐阅读上一条 /2 下一条

精品域名,低价转手。

低价转手好域名。
为兴趣而生,更懂你。 立即登录乐玩成都 立即注册

小黑屋|手机版|乐玩成都 ( 苏ICP备20011434号 )

GMT+8, 2023-3-30 03:21 , Processed in 0.048246 second(s), 9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